新东方网>英语>英语学习>高中英语>正文

10分钟学会“括号法”,高中英语长难句迎刃而解!

2019-11-20 15:07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最新高中英语作文>>点击查看
高一范文 高二范文 高三范文 万能模板
高中词汇表 高中英语语法 阅读100篇 英语听力情景

  高中英语学习中,特别是阅读理解中,“长难句”最麻烦。今天老师为同学们整理了通过分析英语句子中的重要特点“三长两短一并列”创造了一套好用的方法,助同学们轻松解决长难句问题!

  01什么是“三长两短一并列”

  我们先来看两句话:

  ① 我是李辉。(I am Li Hui.) ② 我爱你。(I love you. )

  这两句话中只有"主干成分"而没有"修饰成分"。像这样的句子,中文和英文的"语序"(单词排列顺序)基本是一致的,都是"主-系-表"或者"主-谓-宾",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然而,加上修饰成分后,中文与英文句子之间的语序就会发生变化。来看两个例子:

  ① 我是中国的李辉。(I am Li Hui from China.)② 我全心全意地爱你。(I love you with all my heart.)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修饰成分在中英文中出现的位置是不一样的。而当一个句子中有很多个修饰成分时,该句子就会变得很长,不易理解。

  例如:

  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 2:00 to 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这个句子中含有大量的"介词短语"这种修饰成分。我们给这个句子中的全部介词短语加上括号,该句就会变成:(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 2:00) (to 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此时大家便可发现,这个句子虽然很长,但是真正的主干其实只有I returned两个单词而已。可见,介词短语正是让英语句子变得又长又难的原因之一!

  当然,以上几个句子还比较简单(少量介词短语对句意理解的影响不大),但是,当句子中出现更多类似介词短语的修饰成分时,可想而知,由于中英文语序的不同,英文句子会变得"面目全非",令人难以理解。由此看来,英语中灵活多变的修饰成分正是造成英语句子又长又难的头号罪犯,只要搞定这些修饰部分,就能搞定英语长难句。

  幸运的是,尽管这些修饰成分数量很多、位置也不好把握,但是,它们的种类却是非常固定的。小简老师将这些修饰成分总结为"三长两短"。所谓"三长",就是构成长难句的三种较长修饰成分(即介词短语、从句、非谓语动词短语);所谓"两短",指的是镶嵌于句子之中的、会稍稍提高句子复杂度的两种较短修饰成分(即形容词、副词)。而除了"三长两短"之外,另外一个使句子变得复杂的结构就是"平行并列结构"。"平行并列结构"是由一些并列关系的连词(and、or、as well as等)将句子变长的重要手段。

  事实上,再长的句子都是由非常简单的主干成分(主干成分的基本语序和中文语序一致,此外还有若干与中文语序不一致的"特殊句型",如there be句型、It is adj. for sb. to do句型、倒装句型、强调句型等等)再加上这"三长两短一并列"而组成的。

  02含义,结构及标记方法

  如果把句子的主干比作树干,那么修饰成分就可以比作繁茂的枝叶。若能把这些枝叶都标记出来,主干自然就清晰了。标记时,只需按照句子顺序,一个挨一个做出标记即可。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学会每一种成分该从何处标起,又从何处结束。下面学习哥分别对 "三长两短一并列"进行具体介绍,并给出的每一种成分的标记方法。

  03“三长”

  1.介词短语

  【定义】从介词开始到名词结束、表达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含义的结构。

  【起止标识】标记介词短语时,要从介词开始到介词之后的第一个名词终止。如:at home、in the school、in the beautiful park、during my happy childhood、over the last few years、for three weeks

  【例句】 (After chatting) (with Laura) (on this matter) (for two hours) (from 2:00 to 4:00) (in the afternoon), I returned (to my office).

猜你喜欢

  • 听力
  • 口语
  • 阅读
  • 娱乐
  • 词汇
  • 写作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热搜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