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大声朗读”的习惯,许多同学不愿这样,怕难为情,宁可默读,但默读是“入眼”,第一重输入,而朗读是“出口”,第一重输出,朗读出的单词再次进入耳朵时,“入耳”,则是第二重输入了。双重输入的效果当然好过只看不读,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学会大声朗读外文,内心同时理解其内容乃至做相关的思考。比如英语新闻,很多人在读出声的时候就无法理解其意思,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练习:
朗读自己学习过的熟悉的文章,比如教材上的文章,如有录音模仿录音,尽量读出声也读懂,也复习语法点,并模仿录音。
朗读自己不甚熟悉之文章,但没有生词,模仿此前的录音语调和重音。争取完全读懂。
朗读自己有生词的文章,并同时读懂。
最后一个境界,是当着全班同学,可以随意拿任何学科的英语文章大声朗读,语速均匀,仍然保持磁带式的发音,可以自己用手机或录音笔记录下来,之后回去分析自己的。
另外再说一下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在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一项自习就是朗读英语文章。在我刚从福建来到北京上学时,因为受福建方言影响,普通话和英文中文和英文发音发面均受到北京同学的嘲笑,因此决定着重进行锻炼,于是平时聊天时请同学纠正普通话发音,早上或傍晚自己另抽出半小时时间去大声朗读英语。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不仅自己的发音有了改善,后来渐渐还发现在校园安静的角落朗读优美文章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就像是和文章的作者在进行思想交流。
英语是我们思考的自然的语言,不需通过语音系统进入大脑再思考,而是直接进入思考,直接进行表达,发音又是英语表达中一个最直观的因素,希望大家都能将这个习惯作为一个台阶,走向进入享受英语的阶段。
(编辑:赵颖茹)